牛
魚
雲
想聽更多故事歡迎來我的頻道「惡夢阿姨」👉https://lihi3.cc/EW4ZK
延伸閱讀
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那種,如果不是你聯繫他,他就永遠不會主動來聯繫你的朋友和戀人。
我就遇到過好幾個,原本以為不主動聯繫我是因為他們想主動疏遠和我的關係,但每次我向他們示好,他們又會正常地甚至是熱烈地回應。
這種感覺很像是他們在等著我主動對他們好,否則他們就不會踏出這一步。
偶爾他們會說自己「愛無能」,說自己不善於去經營一段親密關係,一旦主動就會讓他們覺得無所適從。
想起一個概念叫「迴避型人格」,這類人因為害怕失望、害怕不被人喜歡,所以乾脆就始終讓自己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,還害怕自己永遠都不會被愛。
採訪了身邊一些在感情里處於被動狀態的朋友,他們有的始終覺得和父母之間有解決不了的隔閡,有的不善於對朋友表達情感,有的呢,在愛情里永遠等著別人先邁出第一步。
來聽聽他們的故事。
1.「『女生不要太主動』讓我錯過了他。」
現在最後悔的就是當時篤信這句,「女生千萬不要太主動,如果喜歡你,他一定會來找你的。」
信奉著這條所謂「箴言」的我,卻認認真真地錯過了他。
他是我以前暗戀的一個男生,身邊的人都以為我們會在一起,結果卻無疾而終。
喜歡一個人時,何時向前一步,何時往後退,都經過精準的計量。
可能這些徒勞無功的原因是,我永遠都希望他能主動一點。
明明很在意他,卻抱著要矜持的小心思克制自己不去主動發一句「你在幹嘛」;如果收到他的消息呢,還反覆修改語氣,讓回復看起來不咸不淡一點;聽起來可能有點極端,我還會數著兩個人聊天的頻率計算自己應該說幾個字。
到後來,看著他朋友圈發的球賽動態,也不敢多評論一句,連點讚都小心翼翼——儘管自己早早就做了功課,仔細了解過他喜歡的球隊和球星。
久而久之,自己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:「他今天沒有主動找我,那就是不在乎我的意思,所以我也不能先找他。」
後來我們慢慢疏遠,我沒有主動,他也沒有。
回頭再想,自己可能就是感情里的迴避型人格,其實已經了解了很多不曾見過的他——去小心探索他點過贊的微博,發過的朋友圈內容,但就是不願意主動去找他一次。
就算再喜歡他,不讓他知道自己的喜歡,等著對方先主動,我想能等來的永遠只有錯過吧。
2.「二十年了,還是不知道怎麼跟他們相處。」
小時候一直跟著爺爺奶奶,四五歲才被帶回到爸媽身邊養,其實對爸媽會有種莫名的疏離感。
我想很多人的迴避型人格都是由於早期與家人的相處,家庭很大程度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心理。
從小到大,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,「你是姐姐,讓著點弟弟。」
看到最多的畫面,是他們打鬧親密,我一出現,某種氣氛就會莫名冷掉。
沒怎麼和父母有過肢體接觸,牽手、擁抱、搭肩、甚至躺在窩在一張床上看電視都顯得不那麼自然——生怕會開啟某個話題,又怕他們其實沒什麼可跟我聊的。
我想所謂迴避型人格就是把自己藏在殼裡,很難伸出觸手去感知對方,因為不知道對方會不會看到我的某些卑劣和不成器就失望逃跑了。害怕縮在殼裡什麼都看不到,只能一直一直往前伸,最後摸到一場空。
我們都是這樣性格的人,選擇避而不談,最長一次甚至兩個月沒有說過一句話。哪怕是在家,更多的也是弟弟和他們在嘰嘰喳喳聊生活,而我通常在旁邊直行直過,仿佛我在迴避著他們,他們也在迴避著我。
其實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被愛的,所以會把自己從這個家裡儘量拎出來。但前段時間回家,找東西時看見媽媽抽屜里放著一張手帕,上面被我用歪歪扭扭的針線縫上了「母親節快樂」——那是我二十年前在幼兒園時送給她的禮物。
我從來沒對誰說過「我愛你」「我喜歡你」「我想你」,任何示好和依賴對於一個迴避型人格來說都太沉重了。
但是,如果有一天我真能開口說出這些話,我希望第一個聽到的是他們。
3.「有的人生性冷淡,你不知道他的主動是掙扎多久之後的結果。」
你們知道,身邊有些朋友看起來總是有點「不合群」。他們習慣獨來獨往,似乎不論相處多久,都不能走進他的內心。
我的室友就是這種人。
雖然每天住在一個屋檐下,但其實大多數時候我並不知道她在忙些什麼,她總是很沉默,也總是擅長用冷漠的回應,掐掉我主動挑起的各種話題,但不會讓我覺得尷尬。
我們之間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,好像可以更近一步,但又好像不能。
對她改觀發生在一年暑假。
當時我去參加一個志願者活動,突發闌尾炎被送到醫院,負責人打了她的電話——因為我在所有緊急聯繫人那一欄填了她的名字。病床上的我並不指望什麼,因為她當時正在西安旅行。
可第二天她就訂機票飛回了上海,回來照顧我。
從那一刻我單方面蓋章認定她為我的好朋友。
很奇妙對吧,雖然認識的時間夠長,建立的聯繫也不能說不緊密,可我之前從來不敢說她是我的「好朋友」——我害怕她並沒這麼認為。
有段時間我們鬧矛盾,冷戰了五天。第六天的時候,她在我的桌子上偷偷放了一盒甜點。我想對她而言,那是最大程度的主動了。
她就像是一隻貓,討厭你抱她,又討厭你不抱她。你要習慣這種彆扭的相處方式,然後從中去尋找雙方都舒服的那個親密值。
每個人對主動與被動的衡量標準不同。有的人就是生性冷淡,如果有一天你感受到他主動釋放的熱情,你可能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掙扎。
但你至少該知道,你對他來說,是真的很重要。
(17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