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。」——布萊尼茨
在很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,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幕,那就是在審理犯人的時候,都會讓犯人簽字畫押,也就是除了簽名之外,還要按手印。除此之外,在很多房契、地契或者是借據上都是如此。
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:「古代時期並沒有指紋識別技術,那為什麼還要按手印畫押呢?」
事實上,早在幾千年前,中國的古人已經掌握了「指紋技術」,只不過使用的方法跟現在不一樣而已。
在《世界指紋史》一書之中,德國的學者海因德爾就做出過重要論斷:
「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發明並採用指紋識別技術的國家。」
中國最早用指紋進行鑒別的技術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了,那時候官府衙門的機密文件基本上是用竹簡。如若這個竹簡十分的重要,為了防止別人偷看。官府人員會用黏性極高的黏土封存上這塊竹簡,然後蓋章。
這樣一來,如若這個文件有被人盜看的話,只要核對一下指紋便可知道。而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秦簡中有一個名為《封診式·穴盜》的竹簡,其中詳細的記載了一個挖洞入宅的盜竊案,其破案的過程為:
「內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,手跡,膝,手各六處」
而其中的「手跡」便是就是指紋了,說明這個”手跡”已經成為當時破案的重要證據之一。後來時間到了唐代,指紋已經不僅僅是用來破案了。而是真正的用來辨別身份,目前出土過的唐代契約之中。
末尾無不是各種各樣的指紋,甚至還出現了掌紋。而按手印的材料,用的就是千年不會消失的硃砂。而到了宋朝時期,指紋的效率達到了極致。公元1235年的時候,「世界法醫學鼻祖」宋慈寫了一本《洗冤集錄》。
這本書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性的法醫學著作,總結的是中國歷代「仵作」的寶貴經驗。自13世紀到19世紀整整600多年,這本《洗冤集錄》一直都是歷代法醫以及審判官們的必讀之書,而這其中,就詳細的記載了各種使用指紋破案的例子。
而且南宋時期還出土了一本名為《箕斗冊》的古籍,這更像是一種戶籍登記本。這《箕斗冊》上不僅僅是有各地百姓的姓名,年齡還有家庭住址。且在每個百姓登記的後面,還有的就是對應的指紋。
這出土的《箕斗冊》,應該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指紋登記系統了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紋資料庫了。而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,當然是因為指紋是世界上肉眼可辯的,重複率極低的證明了。
而根據指紋來辨別身份的政策下令者中,最有意思的就是民國時期在寧夏省黨主席的馬鴻逵了。1936年的時候,他打算在寧夏內部推行居民身份證制度。可是他也沒有錢去給老百姓拍照,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。
這個辦法就是根據老百姓的指紋,來製造身份證。因為人手上的指紋大多都是兩種形狀,也就是「箕」狀和「斗」狀。發證的時候發證的保長會對持證人的雙手進行查看,若是「箕」狀便記為「X」,若為「斗」狀便記為”O”。
馬鴻逵根據自左手的大拇指開始,到右手的小拇指結束的順序,根據百姓的指紋進行序列。那時候的身份證號大多就是十個「X」”O”,而若是要對一個人的身份進行辨別的話,就只要拿著他的手指和證件上的十個「X」「O」相對應的查看就好了。而馬鴻逵的這個辦法,在當時還真的解決了挺多的問題。
延伸閱讀
【公館商圈夜市美食】台灣傳統小吃,白糖粿|Sugar cake|Taiwanese Street Food |吃貨探店
(45)